2018年1月6日 星期六

不要逃避

努力的回想過去,想要挖掘深處的問題,就不要逃避痛苦。
那些心酸的感受,苦痛的心情,都是最美好的養料,滋養現在的自己。
寫下來,然後,不要逃避、不要逃避、不要逃避。


2017年4月8日 星期六

獨立生活

回到一個人的生活。尚在調整。

獨自的孤獨的書寫,好像已經距離我好遠。果然如我所料,我所需要的書寫環境,和生活是很遠離的,就像我的個性,全有全無,決絕果斷。這不一定是好事,我知道,我也嘗試過要改變,但是很難。沒有一個沈澱的過程,我很難寫出什麼東西。沒有一個相對孤單的環境,我根本無法靜下來思考,更遑論寫出什麼有意義的東西了。但當我與他的環境和生活作息綁在一起的時候,要抽出一段完整的獨立的時間空間真的好困難。最近終於有了,經過長久的混亂的時間,我終於能夠再一次的好好寫一點字。雖然只是這樣的生活瑣事,對我也已經是久違了。

似乎獨立的我跟成為他需要的角色中的我,是很極端的兩面。這很弔詭,因為我不能否認,他的確是我安定的來源,無論生活或者心裡。但其實我很明白,我的書寫常常需要的並不一定是相對的穩定。我的抒發多來自於自我偏激的那一面,就像我喜歡聽慢歌,那讓我覺得療癒,但其實真實的我喜歡聽偏激的歌,搖滾,和最近開始有興趣的饒舌。那讓我激昂,那讓我有認同感,那讓我覺得有意義,那讓我覺得那樣的痛苦被理解。

我想這會是一段有意義的時間,我也要讓這一段「單身」的日子有意義,畢竟這不一定常有,或者說,只有我做出些什麼,賦予這段時間意義,它才有繼續下去的可能,或者我才能繼續在這兩種生活中找尋平衡。

副歌放個阿姆吧,雖然我可能lag很久,但這意外的可以給我一些支持力量。 別害怕。

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

青春的故事

繼續青春的話題。今天的歌是〈小幸運〉,電影「我的少女時代」的主題曲。是說這些當紅的青春電影,我是一部也沒看過,倒是主題曲哪兒都在傳唱,想把耳朵閉上也無法,雖也都不難聽,各有韻味,但聽多了有時還是覺得煩。

田馥甄唱歌自有一股韻味,有時用多了技巧顯得太過做作,但這首小幸運倒是沒這個問題。雖然這首歌已經在大街小巷被唱爛,但我今天是真的第一次仔細看歌詞。比起「匆匆那年」直白的多,平鋪直述的寫一個關於回首、想望、錯過與祝福的故事。不過歌詞雖平易近人,但因為貼合著那個年代的感覺,配合著電影的情節,也的確能夠觸動到六年級後半到七年級前半的人們,嗯,我好像也是其中之一,即便沒看過電影,光是歌曲也還是能夠被觸動,進而回憶起屬於自己的少女時代⋯⋯嗯,我有少女時代嗎?

關於那個人,那個喜歡過的,相互試探的、彼此暗戀又錯過的人,有及時把握的應屬少數,把握住又有好好地走過、沒有留下遺憾的,我想又更少了。青春的遺憾是永不退燒的題材,從上一代的羅大佑:「流水他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,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淚的青春。」,到我年輕時的KTV必點曲目〈後來:「後來,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,可惜你早已遠去,消失在人海。」到現在的〈小幸運〉:「愛上你的時候還不懂情感,離別了才覺得刻骨銘心。」文明一直在進步,但時光帶給人的遺憾,還是一次又一次的在每個時代重複上演,只是包裝上了不同的糖衣,而包裹在裡頭的內涵,依舊是那樣的讓心頭酸澀。或許,這就是青春的滋味吧。




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

我們要互相虧欠

今早醒來,就在腦中放的一首歌,王菲唱的,「匆匆那年」。

最近每週在學習英語歌,所以腦袋大多被那些歌佔滿,已經好一陣子沒有神來一曲了,總有種腦子一直旋轉的同樣的旋律的煩躁感,我喜歡一直在腦了裡放歌,但討厭一直放同一首歌,因此當心裡想起這首歌時,其實特別的感動(笑)。

這是電影「致青春」的主題曲,改編自一本小說。我對這種青春回憶型的小說基本是不看的,無關於他們寫得好不好,而是害怕寫得太好,跟著哭著笑著之後也被勾起回憶;又怕寫得太爛,也會破壞那些美好的想望,乾脆不看。而且這樣的書寫作者太容易沈溺於自身,讀這不一定能進入。回憶這東西,太通俗又太個人了。

但即便是聽歌,也能令人怔愣。林夕的詞本身就像是場美好的夢境,歌詞每句拆開都那麼簡單,合在一起卻那樣的複雜,複雜的是青春本身,那麼簡單卻也那樣糾結,每一幕走過的回憶,每個相視而過的微笑,還有那些沒有好好說的再見,即便再見面,我們又是誰與誰呢?

過年總是各種聚會的高峰期,一年年的微笑、道好,雖然這幾年社交軟體盛行,平時多少有交集,但見面總歸是不同,相同的人、不同的時間裡,很多事情隨著年紀的不同而改變,每個人的人生、話題,在言語間偷窺著別人的故事,一次又一次的重新認識眼前這個陌生又熟悉的朋友。我們在生命中交會的那幾年是美好的,但那不代表我們都對那段時光有同樣的評價,而且我們在那之後又已經走過了很多很多倍的步伐,再見面時我抬頭看著南台灣的艷陽,瞬間有種蒙太奇似幻覺。時光,真是種可怕的東西啊。

或許是我進步了、抑或現在的我終於有餘裕去觀察別人,我發現在老朋友中,有可以去重新認識的對象。我很喜歡挖掘人的生命故事,但那並不容易,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被碰觸那些重量,即便我們才走過三十來年,但那已經足夠形成厚重的沈積,把真正的自我壓在下頭。不過沒關係,我們不一定互相虧欠,但總歸會彼此懷念。


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

冬季到台北來看雨

大概是早上起來,打開窗簾,發現外頭在下雨,腦中就響起了這首歌。「冬季到台北來看雨」。

這首歌其實是首老歌,原唱是孟庭葦,但我想起的版本是周蕙與James(楊永聰)對唱的版本。記得當時在餐廳聽到這首歌時,先打進我耳朵的是James略帶滄桑感的嗓音,然後在副歌時周蕙高音加進來,讓這首歌變得很有層次感,而且歌曲雖然是慢版,但是編曲加進了搖滾的元素,又更增加的衝突感,挺能讓人有記憶的。記下了歌詞,回家才找了原版來聽。
孟庭葦的版本也很好,她的版本有兩個,後來自己翻唱了這首歌。我比較喜歡最原始的版本,雖然當時的編曲比較單調,但當時的她可能經歷的比較少,歌聲中有種無機質,的確唱出了歌詞中那種雨的微涼,和心情上的微微濕冷,也真的讓我想起了台北的冬雨。她後來自己翻唱的版本,可能走過了一些經歷,放進了比較多的感情,變得比較像愛情的歌曲,多了一股幽怨,少了一種通透感。
這首歌的歌詞,雖然有個對象「你」,冬季到台北來看「雨」,唱快了就變成來看「你」,但總覺得比較像自我的對話,至少不像是在對方面前唱的歌。這必然不是個快樂的故事,才會在淅淅瀝瀝的雨中,唱出「你還是你、我還是我」這樣的話了。

台中的天氣比較好,下雨的時候並不多。對於台北的四年,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冷冷的冬雨,和撐不起傘的山風。學校在山腳下,下雨的次數可能又比市區更多。雖然被雨洗過的山有著很美的青色,我很喜歡透過窗雨過山青,但如果是自己走在雨中,讓我這個剛從南部來的小孩非常的不適應。
在那過去的十八年,我從來沒經歷過「濕氣太重」這件事情,但在未來的很多年裡,空氣問題卻開始一直一直的困擾我,從濕氣到空氣品質。這實在是在南部時從來沒想過的事情。

中午就放晴了,出去曬過了太陽才終於掃掉了那種濕氣的沈重感。我果然是在在充滿陽光的地方的夏天出生的人啊⋯⋯


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

你是誰?

剛剛寫日記時,隨機在心裡跳出的一首歌。

大概是因為歌詞吧?在你心裡,愛情是什麼模樣呢?又或者,你在愛情裡,是什麼模樣呢?和你平常一樣嗎?

你是誰叫我狂戀,叫我勇敢的挑戰全世界
在一樣的身體裡面,一樣有愛與被愛的感覺
我愛誰已無所謂,沒有誰能將愛情劃界限
在一樣的身體裡面,一樣的魔力卻是更強烈


讓我成為我自己

今年要過去了。距離每天上下班的日子也過去了快一年。辭職之後的日子,好像做了很多事,卻又好像沒做什麼。前半年處於一團混亂的狀態,在九月搬了家之後,才真正的進入狀況。
看書、煮食、休閒、空白,大概就是現在生活的寫照。好似過的荒廢,但這樣的空白,讓我漸漸地看見真正的自己。在很長的時間裡,我一直學著做大家需要的我。從小我就是一個反應快的聰明小孩,這個標籤一直伴隨我長大。後來在比較之下,我知道自己並不太聰明,但多少還是個反應快、做事俐落的人,但直到生病了,才知道那些都是勉強出來的。
那真正的我是什麼樣子的呢?我花了好幾十年被社會、被他人的需求塑造了現在的我,要重新找回我自己,好難好難。
其實去除了外在的反應快,真正的我其實反應很慢,一件事情要想很久,很容易受影響、容易激動、非常容易緊張,完全不會放鬆。那些成熟機智幫助別人等等個性,都如同月的兩面,同樣存在互為表裡。只是其中一面以前被認為是缺點、是不好的、要被改掉的,所以用各種方法去掩飾,仿若那只是個未完成品而已。
而無論如何,在這段沒有目標的日子裡,我確信我慢慢地走在找回我自己的路上。

其實也不是沒有目標。我在一開始就定下了一個目標,或者說願望,但其實自己是心虛的。花了很多時間去摸索嘗試思考定心發呆,漸漸地說起這個目標,直到這三個月吧,好像也是搬家之後,我才真的沒那麼虛心,並開始比較認真地念書。
除此之外,我非常熱衷於煮食,我是真的喜歡做食物的,熱衷並覺得美好。
但一切的一切都不過是為了療癒自己而已。
而真正的療癒,是要拼了命換來的。我才正一點一滴的修復自己,並去回答真正重要的問題:我是誰?為何在此,為何而來,又往哪去。